关羽其人,只要是对三国稍有涉猎的人,便能讲出一两个关于他的故事。关羽在民间大多称之为关公、关二爷,在中国乃至东亚各地都倍受推崇。这样一位以忠义勇武的形象而著名的蜀国武将,除了被人们熟知的“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等故事外,关羽的一生中还曾发生过什么为人称颂的事迹、还在这片曾三国鼎立的国土上留下哪些足迹呢?

以前出去旅游的时候,回程在运城转机,飞机快降落时听到空姐的播报——“飞机即将降落在关公机场,外面温度......”,那时才知道三国时期蜀汉这位著名的武将关羽,出生在山西运城,而当地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则是解州镇的关帝庙。
关羽生平的第一站便是山西运城的解县。

《三国志·蜀书》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运城古称河东,是后来曹魏治下的一个郡,但关羽出生年月不详,在史料中最多次被提到的年份是公元160年。
现在人们对关羽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称其身高九尺,一副美髯就长两尺,面色仿佛红枣一般红润,嘴唇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脂膏一样润泽,不怒自威的丹凤眼上是浓浓的卧蚕眉,真个儿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但正史中并未对其仪容多施笔墨,只是在诸葛亮在给关羽的回信中提到,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胡须,故也称关羽为“美髯公”。
早年的关羽生活得有些狼狈,他在家乡杀了人以后“畏罪潜逃”,亡命奔涿郡。
涿郡是关羽人生中的第二站,也是刘备和张飞的出生地,是今河北涿州市及北京房山以南一带。刘备此时正在募集一支能抵御黄巾军掠夺的义勇军,关羽张飞两人应征入伍,成为了刘备的护卫。

三人最著名的最耳熟能详的故事便是“桃园三结义”了:相传在涿郡的张飞庄后的桃园中,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三人焚香祭告天地,结拜为异姓兄弟......
虽然经后世研究表明,刘关张这段传为佳话的结义行为并未发生过,但三人的关系属实非同一般,可以说是“恩若兄弟”了。在刘备当上平原国的国相后,任关羽、张飞二人为别部司马,统帅军队部曲,三人此时已是如亲兄弟一般每日同床共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羁绊。

陶谦死后,刘备代之领徐州,建安元年(196年)被袁术和吕布围攻,刘关二人投奔了曹操。
其实关羽在后面被擒降曹之前,便与曹操有嫌隙,此事也是因关羽而起——关羽其人,虽不以好色出名,但当时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前妻,一个叫杜氏的女子留在下邳,关羽曾多次向曹操请求在攻破下邳城后娶杜氏为妻。
可能是提的次数多了,曹操这个“好他人之妻”的好色之徒顿时产生了好奇心,破城后没有告诉关羽,而自己马上就去围观杜氏。果见其花容月貌,心下狂喜,直接将其占为己有。关羽敢怒不敢言。
后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刘备与关羽随其班师,在一次游猎中,关羽劝刘备趁机杀死曹操,但刘备并未听从关羽,因为刘备此时也有自己的计划。
在袁术北上后,刘备奉曹操命截袁术于徐州,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在他人生中的第三个重要地点——下邳城,领徐州,刘备自己则回到了屯兵的小沛(沛县)。

下邳位于现在的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清朝康熙年间曾发生了一次8.5级的特大地震,极震区大部分位于山东省郯城县,故称为郯城大地震。地震给我国东部造成了严重的人口伤亡,地震波甚至波及到了江西,位于江苏的下邳都城也无法逃脱,所以地震后,都城迁至今天的邳州市。
关羽在下邳没安生多长时间,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攻刘备,刘备奔袁绍,而关羽则战败被擒,曹操之前曾和关羽相处过一阵,知道他忠厚坚勇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还拜关羽为偏将军。偏将军为东汉武官的中上阶级,可见曹操对关羽的才能是十分肯定与重视的。

不过因关羽与刘备关系非同一般,曾经亲密如同兄弟的二人被迫分开,此时的关羽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迫切地想要找机会回到刘备身边。他对探问的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是赏识,待遇优厚,但我与刘备直接恩义更深厚,曾发誓与其同生共死,我不能背弃他啊!我最后肯定是不会留在这里的,但是我必定得在报答了曹公的深情厚谊后才会离开。”张辽回去原话转告了曹操。
曹操对关羽的言行极为赞赏,称之为“天下义士”。但曹操的赞美与厚待无法留住关羽,后为解白马之围,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功封汉寿亭侯。关羽将此次立功作为对曹操的报答,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在曹营留书一封,快马扬鞭地赶回了刘备身边,继续一心一意辅佐刘备。
刘关张三人重聚后,此时的刘备已经投靠了刘表,三人本该其乐融融,但实际上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刘备与关羽、张飞闹了矛盾。
此人便是刚刚从隆中出山的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分外重视,二人情好日密,引得关羽张飞等人有些“吃味”。为了消解大家的不悦,刘备站出来说到:“我有了孔明,就像如鱼得水一般,你们大家都不要说了。”(怎么感觉大家会更生气......)

不过现实是,关羽等人作罢,可能我们现代人不懂古代人的友谊吧。
刘表死后,曹操定荆州,刘备南逃渡江,同时另请关羽率数百艘船到江陵与他会合。幸亏刘备提前规划,曹操大军在当阳长坂赶上了刘备,关羽船只此时抵达汉津,刘备军路线向东南斜趋汉津,在碰到关羽船只后,军队会师一同前往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开始了与孙权的合作。孙刘合作中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了,孙刘联军胜利后,刘备为荆州牧,平定蜀地后,让关羽掌管刘备所控的荆州部分地区。

荆州便成为了关羽一生中的第四个重要地点。
孙刘联合拒曹后,关羽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江北。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助攻汉中的张鲁,关羽等人就留守在荆州。
现在人们提起关羽,除了其一口美髯的外貌,还有的就是“关公刮骨疗伤”的故事了,这件事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关羽在战场上被乱箭射中了左臂(《三国演义》载为右臂),箭矢直接将其左臂贯穿,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时值阴雨天气,关羽的左臂骨头总会异常疼痛。时间久了也不是办法,医者看过后称射入的箭头有毒,已深入骨髓,只能开刀在骨头上手术,用刀把骨头上的毒刮除才能除去病根。
在古代医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关羽展示出了无所畏惧的豪迈,把胳膊一伸,这边医者刮得他手臂鲜血淋漓,另一边却无畏疼痛地与诸将领一起吃肉喝酒,谈笑风生。只能在感慨医者神医圣手之时,也佩服关羽神勇无畏的气概。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这位医者是历史上华佗的话,为什么不给关羽上麻药呢?华佗可是发明出来了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神医啊。
其实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如果真的是华佗的所作所为,那只能是华佗的鬼魂在行医了。关羽的箭伤为219年对曹仁在樊城作战时所伤,而历史记载华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就被曹操拷打致死,根本不可能给关羽刮骨疗毒。
历史记载中,关羽生于河东解县,死于临沮,关羽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地点便是其被孙权大将马忠捕杀的临沮县。临沮县位于今天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大家比较熟知的历史事件为在东吴的攻打下关羽败走麦城,这件事《三国志》中只略提一句,对麦城之战并未过多着墨,而对麦城之战进行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加工的是《三国演义》。
故事中所载,由于关羽的刚愎自用、狂妄自大,使得其中了东吴吕蒙、陆逊的计谋,既失去了荆州,又使得自己败走麦城。人无完人,关羽虽然因忠义为人称颂,但他的性格缺陷使得其为自己铺就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关羽战死于临沮,孙权将其首级送到曹操手中,关羽的头颅被曹操以诸侯之礼归葬洛阳,为关林,曹操曾称赞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所以它的这个举动肯定也是缘于对关羽忠义精神的肯定。
而关羽的身体被孙权也以诸侯之礼安葬,只不过安葬在当阳,为关陵。但关羽毕竟是蜀国武将,蜀汉政权没有关羽的遗体,只能将其生前衣冠在成都修建了衣冠冢,为关羽墓。
中国传统习俗讲究落叶归根,关羽的故乡——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地点运城解县则建立了解州关帝庙,让关羽在死后也能魂归故里了。

关羽一生都在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后主刘禅追谥其为“壮缪侯”,民间则奉关羽为忠义之神,后世的君主也对关羽非常敬奉与推崇,从后主刘禅所封谥“壮缪侯”后,至元代泰定帝封之时,已经有八位皇帝为其赐予封号了。

且自元以后,明代的皇帝开始追封关羽为“大帝”、“天尊”等封号,关羽在死后已然成为民间信仰,成为了L圣人与神明的存在。最后一位对其敕封的皇帝是清代的光绪帝,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讃宣德开圣大帝”,竟然有26个代表美好的文字,可见皇室与民间对关羽的美好品质的崇拜与信仰。
正是因为关羽在北宋以后的民间与统治阶层的不断推崇下,其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了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在汉地与东亚其他国家形成了关公信俗,庙宇遍布各地,成为了拥有最多庙宇的中国本地神祇之一,为后世称颂、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