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哪国的人(汉宫飞出的塞外天使——王昭君)

时间:2024-10-20 09:30:55

汉宫确实出美女,前面我们提及的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三位美貌皇后,令汉武帝刘彻艳福匪浅;以后我们将要说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更是令汉成帝死于温柔乡。而现在我们正准备介绍的这位绝世美女,虽出自汉宫,却把惊艳的娇颜与美妙的风姿留在了茫茫草原。

她是汉与匈奴和亲的“公主”,是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使者,是呼韩邪单于挚爱的女人,更是毫无争议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漫天风沙里,那位抱着琵琶的美人,似乎从未老去,一直以最为正面的美女形象为世人所称颂与怀念。那么,这位汉朝女子,又是如何谱出了荡气回肠的塞外之歌?我们还得先回到美女资源丰厚的汉宫。

为何汉宫出了那么多美人?很简单,西汉建立后,大约经历了210年的统治,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形成以后第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后宫也跟着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还得不时地进行更新换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秀。

汉代宫廷的选美标准是:有姿色,善歌舞,再加上以瘦为美。无论是高祖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还是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和李夫人,都是能歌善舞的娇美女子,而到了汉成帝时期,其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更是艳丽柔媚,尤其赵飞燕的舞姿堪称一绝,夸张点说是掌中能舞,轻如飞燕。

王昭君正是大汉王朝千千万万个被选秀砸中的美女中的一名,她生于公元前52年,是家中的小女儿,聪明伶俐。昭君家中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父母哥哥都把她当作掌上明珠。身为女孩儿的昭君,依然得到了家人的悉心培养。她自小便开始接触琴棋书画,再加上天生丽质,姿容绝佳,凡是看过昭君的人,没有谁不赞叹她的美丽出众。

公元前36年,王昭君以当地最美的姿色,被宫廷使者选中,当时正处汉元帝时期,元帝下诏,命她择吉日进京。父母舍不得,女儿才刚刚16岁就要离开他们了,怎么都不忍心。但是圣命难违,昭君悲切地辞别了家人,远离故土,来到长安。

昭君虽是货真价实的美女,但宫里哪个女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介新来的小姑娘,也只能从宫女的命运开始。皇帝的嫔妃们已经数不胜数,宫女们只能先做“待招”,也就是等待招见。

等待招见也是有程序的。一代帝王哪有时间挨个接见小小的宫女,所以才需要画师这个职业。画师负责给宫里的各位美女画像,画好后再拿给皇帝看,如果皇帝觉得这个行,那就招来一见,果真好的话,就可有幸在皇帝身边占有一席之位。画师画像全凭自己的一只手和手里的笔,这就有着极大的主观性了,不知何时画好画坏竟与贿赂挂上了钩。凡是悄悄行贿的宫女,画师自然会将她们画得娇美明丽;一毛不拔的,日后的命运差不多会像那画纸上的模样一般惨淡。

很不幸,王昭君就属于不想行贿的人。当时为她来作画的画师叫毛延寿。毛画师给宫女嫔妃们作画都拿钱拿到手软了,到王昭君这儿,一分钱没给,心理上当然有落差。于是,昭君的画像自然被无情地丑化。本来洁净标致的脸蛋上,却被平白无故地点上一颗“丧夫落泪痣”。

因为画像根本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昭君的倾城之美,汉元帝就算看过了也完全没有在意。结果一位绝色美女,就那么寂寥地待在深宫里,一晃三年过去,从未面见过圣上。

好在昭君的性格不容易绝望,在宫中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除了担负一些轻便的工作外,大部分闲暇时光都用来读书写字、作诗画画、唱歌跳舞,因为本就有点儿文艺底子,一旦用起心来,更是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昭君在深宫里见不到皇上,也见不着爹娘,对于一个不足20岁的年轻女子来说,那种孤独与落寞可想而知。那夜,冷雨敲窗,昭君夜半醒来,十分思念家乡和亲人,就披衣起身,信手拿起琵琶,一气呵成地弹唱出了这首著名的《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词曲里句句乃昭君的心声,又渗透着无限凄凉。或许暗中也在自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是终?

也许上苍听到了昭君的哀歌,很快一个改变她一生的机遇降临了。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长安朝觐。要说汉与匈奴的历史那可太复杂了,复杂到得从汉高祖刘邦那个时期说起。我们现在只说这位呼韩邪单于,总之这次他是带着诚意而来。不过他的诚意中可有个附加条件——要娶个汉室女子做阏氏,也就是当老婆。

当时呼韩邪单于已经60多岁了,汉元帝也就人到中年,一个比自己年长那么多的匈奴首领主动提出要给他当女婿,元帝很纠结,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

结果答应之后更为头疼,即使是帝王,也心疼自己的女儿啊,谁愿意把如花似玉的公主送到那茫茫风沙的大草原,终生不得一见。索性还是随便送个宫女去吧,反正汉高祖那时候就已经开了拿宫女假扮公主去和亲的先河。

元帝派人将自己的意思传到了后宫,宫女们平日在深宫里,就像鸟儿被囚禁于笼中,听说有机会改变现状,当然都争着想出去。可一听是要去遥远的荒漠,与匈奴和亲,又都不愿意去了。此时,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表示自己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知道,女子最好的光阴也就那么几年,女人无论长得多漂亮,缺乏机遇也是不行的。因此要主动去争取机会,改变命运。试想有多少女子,就那样荒废了一生韶华,也懒得去争取与改变。所以这一次,她必须主动抓住命运递过来的手掌。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汉元帝召见她了,当然,主要目的是让呼韩邪单于见见这个未来的老婆。那是她进宫以来打扮得最精心最华美的一次,走过重重宫门,最后来到皇帝的大殿。因为第一次见当朝天子,昭君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然而在她步入宫殿的那一刻,震惊的却是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汉元帝。他心里顿时生出千般疑问:这是我后宫里的吗?她是什么时候进宫的?我怎么从未在画像上见过她?……

这么多的问号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这么美的姑娘为什么时至今日才发现!但见昭君迈着从容的步子袅娜飘来,娇艳如荷花映红,气质若空谷幽兰。翩翩施礼间,已经看得元帝怦然心动,又追悔莫及。他当然清楚召她来的用意,那是送给匈奴首领和亲的,不是供自己享用,就算再舍不得也无法反悔。

整个大厅都在静默,只有昭君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般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她的身材,她的腰肢,她的容貌,她的眼睛,似乎都能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黯然失色。

与此同时,旁边的呼韩邪单于早就坐不住了,他先是大惊,然后大喜,最后当然是感谢汉朝天子的大恩了。这真令他万万没有想到,汉室竟然如此大方地将一位绝代佳人嫁与他为妻。能够带着大美女回匈奴,他还夫复何求呢?

元帝看出来呼韩邪单于的满意程度和急迫心情,就对昭君说:“去吧,一路上多多保重。”昭君的心情其实也挺复杂,当初被选进宫来是侍奉天子的,竟没想到见面即离别。但是她也没有那么悲伤,毕竟幽宫深锁了整整三年,该悲的已经悲完,该伤的也已经伤透。现在,她宁愿随匈奴人入大漠,也不愿再将青春韶华都虚度。也许他们都该怨毛延寿这个画师的所作所为,但是命运已无法更改。

那正是中原春暖花开的三月,呼韩邪单于送给汉宫异常丰厚的聘礼,元帝也回赠了不菲的嫁妆,然后,昭君便随单于踏上了回匈奴的漫漫长路。当时的塞外还是寒风凛冽的季节,昭君在路上病倒了,病中尤其想念父母兄弟,于是挑灯披衣,给元帝写了一封信。大致的内容是:臣女有幸入宫,等待陛下三年,只因画师作画有误,始终未有机会面见圣上。现今我远走大漠,将以柔弱身躯报国。只是途中太思念家乡和家人了,还请皇上恩典,多多照顾他们,我就算死了也会感激不尽的。

汉元帝看了这封信,心里又悲又堵。他立即做了两件事,一是把王昭君的父母兄弟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二是下令斩了毛延寿。那本该是他汉元帝的艳福,居然全葬送在这无良画师手里了,别说昭君信里告了状,就算她没说,他也要办这个人。

其实汉元帝不仅没艳福,连寿数都不长,昭君走后没几个月,他就驾崩了。都说他是因气血郁积和思念昭君而病情加重,不过他身体一直不太好倒是真的。

再说王昭君,病好以后仍艰难向前,路上还跟单于学会了骑马,以后要长期在大草原生活,这也是一项基本技能。昭君聪明伶俐,学得很快,骑着马,唱着歌,看似好不自在。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她与呼韩邪单于相敬如宾,十分恩爱,与其他后妃们也相处得不错,后来又为单于诞下二子。

作为汉宫的美女,到了匈奴人眼里,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倾城绝色。单于更是将她奉为草原上升起的月亮,那光辉可令千里大漠都变得生动起来。早已年过半百的匈奴首领,似乎此刻才知道什么是人间美色,现在就是让他拿整个匈奴来换眼前的美人,他也愿意。

然而好景不长,昭君才入匈奴三年,年事已高的呼韩邪单于便不幸过世了。继任者雕陶莫皋单于是呼韩邪单于的儿子,按照匈奴的礼俗,新的匈奴首领是可以续娶继母为妻的,这样,王昭君又成了雕陶莫皋单于的王后。

二十一二岁的王昭君与二十五六岁的雕陶莫皋似乎更加般配,夫妻俩甜蜜恩爱,两个女儿相继来到人世。可这幸福的日子也仅仅持续十年,雕陶莫皋单于也一命呜呼。昭君虽然很悲伤,但好在这次她不用再嫁了,也算在某种意义上真正拥有了自由的生活。

此时的王昭君刚过三十岁,正是绚烂的盛年,脱离婚姻的束缚后,她并没有完全离开匈奴回归汉室,而是更积极地在汉与匈奴之间进行政治活动。不得不说,王昭君的存在,对于汉与匈奴的友好关系,起到了相当大的沟通与调和作用,让两国之间的烽烟熄灭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但是到了王莽篡权后,匈奴与汉的关系开始再次恶化,眼看自己用心缔结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中绝望死去。

这位从汉宫里走出的宫女,像一只美丽的白鸽,带着和平使者的使命,在大漠生活了几十年,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即使在她死后也传颂着她的故事,让后人深深地记住了美女的不朽贡献。

今天,我们喜欢用“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的惊艳之美,“沉鱼”指河边浣纱的西施,“落雁”正是指远去塞外的王昭君。

相传在昭君告别故土、启程北去的路上,某日,忽闻马嘶雁鸣,像是能撕裂人的心肝。这种悲凄之感,使昭君想起了家乡,心中更是思绪难平。于是轻轻拨动起琴弦,奏起了悲壮的离别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都停止了飞翔,观看这个骑在马上的美丽女子,结果因忘记摆动翅膀而跌落到地上。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以及对她美貌的特别赞颂。

拥有“落雁”之美的王昭君,凭借她的绝色姿容征服了三个男人,一个是大汉天子,为失去她而饮恨终身,从此视后宫粉黛如飞尘;另外两个是匈奴首领,为得到她而心满意足,从此放弃争霸天下的念头,对西汉俯首称臣。不知汉元帝告别昭君时是何等心情,从此又会怎样的魂牵梦萦,但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汉匈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这个美丽的女子却当真用自己的柔弱身躯擎起了两国之间的静好岁月,虽然短暂,却很重要。

自古以来男人的江山就缺少不了女人的支持,而男人却总是羞于承认这一点。

那些美女告诉我们的事儿:

女人不能太天真了,如果一个天真的美女,再遇上一个和她一样简单的男人,那么结果就可能很复杂很悲剧。比如虞姬和项羽。她完全可以不那么依赖他,不那么相信他,如果能将一味地默默支持,改为适当地提醒与劝诱,或许能够改变两个人的命运。

在危难关头,敢于舍弃自己生命的女人,确实体现了性格的刚烈,或者对爱情的忠贞。这对于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来说,给予溢美之词不为过。但现实中极端地处世并不可取,女人应该学会在没有走到这一步之前就有所准备。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改变人生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王昭君就很明白如何曲线救己。虽然所去的环境艰苦一点,但却得到很多,也留下了很多。有时候,人要懂得放下,放下对遥远事物的憧憬,多考虑一些更实际的意义。

美女在与男人的相处中,要懂得有所保留,也要懂得给男人留下幻想。“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这是一句非常好的警醒美女的名言。